今天咱們一起來聊聊飼料原料真蛋白,在聊這個話題前,我們先看看檢測真蛋白的方法,真蛋白檢測常用堿性硫酸銅法,其原理是蛋白質在上述試劑溶液中變性沉淀,而水溶性非蛋白氮如銨鹽、尿素等溶于水從而達到分離的作用,因此只要能在上述溶液中沉淀留下的含氮化合物就會被認為是真蛋白,而溶于水的部分就被認為是非蛋白氮。
長期以來,真蛋白被用來評判飼料原料是否摻有非蛋白氮,然而有些情況下真蛋白并不能真正反映飼料原料蛋白質的真實情況,因此作者探討了飼料原料真蛋白檢測的三種情況。
1 正常的情況(檢測真蛋白的數值=氨基酸組成的真蛋白值)
如下表所示,當飼料原料中摻假有較多以下非蛋白氮原料時,真蛋白質值明顯低于粗蛋白質,而且真蛋白質/粗蛋白質比值明顯低于該原料特征值,此時檢測真蛋白能有效反應該原料是否摻假有非蛋白氮,根據成都科飛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長期的檢測數據來看,目前用的最多的非蛋白氮原料為氯化銨,其次是尿素,尤其是摻假有氯化銨的原料適口性極差,在市場上使用這種原料導致動物不吃和腹瀉的情況較為常見。
2 偏高的情況(檢測真蛋白的數值>氨基酸組成的真蛋白值)
當飼料原料摻假有新型蛋白精(聚合尿素,CP=230%~250%)時,此時的真蛋白質會比原料中氨基酸總和高,根據上述檢測原理來看,新型蛋白精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和堿,因此采用常規的檢測方法無法分離出這種非蛋白氮原料,需要結合鏡檢和氨基酸檢測共同判定。
3 偏低的情況(檢測真蛋白的數值<氨基酸組成的真蛋白值)
目前真蛋白檢測方法的原理是把原料中的真蛋白進行沉淀然后再采用粗蛋白的方法檢測蛋白質含量,而游離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無法被沉淀,因此導致真蛋白質偏低,目前一些菌體蛋白和噴漿玉米的檢測都存在這種情況,請看成都科飛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的一組數據就體現了以上問題。
以上三種情況充分說明真蛋白質只能作為一種參考,需要結合其他檢測手段共同評判該原料的質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