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的小麥走勢喜人,小麥價格再次站上了1.6元/斤的大關。小麥一直與玉米相愛相殺,相伴而行,既互為支撐,又互相拉拽,玉米價格到底何去何從,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們庫房里的玉米去哪兒了。
N年前,很多企業包括很多大型集團企業均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多數飼料企業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卓越的管理者早已經實現了精益管理,優秀的管理者也非常清楚去哪兒了,已經盡可能地將損耗控制在了合理范圍,并每月按比例進行了財務處理,但仍然有小部分企業平時未進行很好的控制管理,也未在小周期進行損耗預出,突然出現較大的虧空,開始查找和思考玉米去哪兒了?
降本增效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面對如此暴漲的原料行情更顯的尤為重要。損耗被稱為“看不見的損失”,如果我們能將損耗從1.0%降低到0.5%,比如年產2萬噸的小型飼料廠,我們按3000元/噸飼料核算,每噸可節約15元,一年就節約30萬元,如果年產5萬噸、10萬噸呢?是不是非??捎^,下面我們來查查、算算,看看玉米到底去哪兒了?!
1接收過程
· 過磅前車輛檢查:車輛上的易拋棄物品、水桶、臥鋪中的人員等,這些物品和人員是否當成了玉米。
· 地磅精度:如果30噸一車玉米,誤差20-30kg,可能產生損耗0.067%-0.1%。
· 卸車:卸車過程中風刮、雨淋、交叉污染、形成垃圾后拋棄,均是較大的損耗。比如梅雨季節,卸車玉米可能產生污染廢棄的玉米5-10kg,此時損耗高達0.02%-0.03%。
· 入庫結算:袋皮扣重,比如一包60kg玉米皮重120克,而實際按100克扣,少扣20克,那么又有千分之0.3左右的玉米不見了。有資料顯示,進入筒倉的玉米,接收和清理階段可能產生0.1%-0.25%的損耗。
· 有先賢者已為我們總結了各環節產生損耗及其原因,大家可以對比檢查和控制。
表1 原料接收環節損耗
2 儲存期間
· 水分蒸發:有實驗表明,高水分玉米庫存一周損耗達0.1%,水分12.5%左右的玉米庫存六個月后水分損耗也達0.1%或更多。剛生產的熱豆粕出廠到過磅10小時內損耗達0.2%,水分10%的棉粕貯存六個月后損耗也能達到0.1%。
· 自然風耗、水分蒸發、蟲害鼠害以及交叉污染產生降級或廢棄損耗等。
表2 原料儲存環節損耗
3 加工過程
· 投料:投料口脈沖除塵器抽吸以及形成粉塵散失,比如投一板料約2噸,可能產生200-500克的粉塵,損耗就是0.2%-0.25%。投料過程中,編織袋抖料不干凈,平均一包60kg的袋內,可能殘留10-15克,玉米可能好一些,其它粉狀原料殘留可能高于20克,這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損耗。投料現場清理不及時,產生交叉污染降級或廢棄損失。
· 粉碎:篩片、錘片不匹配,粉碎時間過長、粉碎粒度過細均是產生損耗的重要因素。很好的事例,魚料和乳豬料的二次粉碎或超微粉,損耗均在1.0%-2.0%之間。有人實驗證明,當整批玉米含水率超過15%
,平均有1.2%的損耗,當整批玉米含水率低于14%時,平均只有0.81%的損耗,使用機械運輸的水分損耗為0.22%,使用氣力運輸的損耗為0.95%。
表3 清理粉碎加工環節損耗
· 調質、制粒、冷卻:調制器內溫度的升高和水分上升一定范圍內成正比,通常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0℃,物料水份將增加(或減少)0.6%。制粒過程中摩擦阻力較大,則物料較難通過???,摩擦溫度較高,水分散失較大,其顆粒產品水份較低。
表4 制粒環節損耗
· 成品包裝:成品是定量包裝,一般為40kg/包,如果每包多20克,損耗就是0.025%。
表5 包裝環節損耗
4 管理過程
· 成品管理:儲存鼠咬、裝車掛破,散落未及時清理等也形成不小的損耗。
表6 成品儲存損耗
表7 成品發送損耗
· 回機料:回機料因重新粉碎、制粒、冷卻、包裝,全過程走一遍,損耗是非常大的,能耗浪費也非常大。
表8 回機料加工損耗
· 盤點估倉:月末與旬末決算,一般采用估倉,據經驗估測,偏差很大,出現損耗忽高忽低。倉頭料尾忽略未記,回機料情況不清不楚,這些都導致大量損耗或損耗不清楚。
表9 盤點過程損耗誤差
結語:經過上述梳理,我們應該清楚玉米到底去哪兒了,對比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也能大概核算出損耗的范圍。對于飼料企業來說,損耗發生在方方面面,是實實在在的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是飼料企業利潤的隱形殺手!那么,在原料價格暴漲成本壓力巨大的當下,如何做好損耗管理,抓住這些隱形的損失,提高公司盈利呢?這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挖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