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張“都是玉米豆粕日糧惹的禍”ppt引起業內人士普遍關注,其中三個“60”揭示糧食安全現狀:我國糧食消費約8.2億噸,飼用占48%,口糧占33%,工業用糧占17%。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和風險在飼料糧。
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進口大豆9108.1萬噸,比2021年減少500多萬噸,大豆進口占全國糧食進口的62%,中國大豆進口占全球大豆貿易量60%。另外魚粉對外依存度也長期維持在60%∽85%之間。
三個“60”警示我們,面臨國際風云變幻的世紀大考,解決卡脖子的不僅僅是高精尖、半導體,還有大豆、魚粉等糧食安全,如何迎接挑戰,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
農業農村部部署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陸續推出生豬、肉雞、蛋雞和草魚的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指導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主體科學使用多元化原料配制技術。走多元化日糧配制技術無疑是正確而有效的道路,而要真正保證生產性能不受影響,滿足氨基酸需要和平衡是關鍵。還有專家指出高晶體氨基酸會提高AA腸道首過代謝量,特別強調氨基酸超標不僅牽涉到成本問題,可能還會影響動物健康和生產性能發揮,所以為保證飼料中各種氨基酸的合理搭配及配方的及時調整,需要對各種飼料原料準確進行氨基酸的測定分析。
在四川省飼料工業協會第二次理事會議上,四川農業大學余冰教授分享其對膨化大豆、發酵豆粕、魚粉等常規飼料原料氨基酸檢測,發現各樣品檢測結果差異巨大,挑選出蛋氨酸含量情況匯總如下(見表1)。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膨化大豆、發酵豆粕、魚粉等常規飼料原料,一般認為品質較為穩定(常規分析成分差異不大),各產地、廠家、批次之間的差異不是很大,但氨基酸分析表明并非如此,而對于非常規原料,多是工業、農業或其他領域的副產品或廢棄物,生產廠家對這些原料的控制上存在加工工藝不重視或不成熟,導致品質不穩定,一般常規分析成分差異就較大,氨基酸分析更是千差萬別。
公司2022年購進日立LA8080氨基酸分析儀以來,進行了大量的氨基酸檢測分析,現將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的檢測情況匯總分析分享如下(表2、表3、表4),大家可以斟酌其變異程度,通過限量使用和適當增加保險系數等方案降低由此引起的質量波動風險,謹慎使用這些原料。
可能有朋友會認為是檢測誤差太大造成的,多年來我們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檢測能力驗證,我們的檢測均是“滿意”,且均為一次性過關。最近的2022年考核結果截圖如下,本次參加企業總數98家,一次性過關70家(過關率71.4%),補考過關18家,最終仍然有10家企業不合格。
在日常檢測管理中,我們也積極與有法定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對比,驗證我們的檢測能力,就氨基酸檢測分析能力2022年至今已經進行3次驗證,驗證結果如下。在此期間我們也與眾多檢測機構和高校實驗室進行交流學習,改進水解、進樣等各個環節的細節操作,驗證表明目前檢驗精度和重復性均良好,獲得廣大客戶的認可和信賴。
第一次驗證:
第二次驗證:
第三次驗證:
如何降本增效?如何精準營養?如何深度營養平衡?科飛用精湛的檢測服務能力助您深度挖掘,提質增效。